5月20日,在党支部书记朱姝带领下,校工会党员同志们集体来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旧址陈列馆,寻工会红色印记,铭百年党史、工运史,在对历史的探寻中体会红色基因的传承。

一百年前的8月11日,也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仅仅20天后,根据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的要求,党中央在上海北成都路19号即今天的成都北路893弄,建立了第一个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旧址陈列馆保持了上海石库门建筑的风格,呼应了“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理念。推开历史的门楣,跨入天井就是通向展厅的一连串脚印,从“赤脚印”到“布鞋印”再到“皮鞋印”,象征着百年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人阶级从苦力一步步当家作主的深刻涵义。
展厅分为序厅、“光荣起点”、“峥嵘岁月”、“风起云涌”和“奋斗圆梦”五个部分,展陈了丰富的文字、图片、影像和实物,并借助现代化AR、VR等技术、微缩模型、动态地图,以及油画、连环画长卷等艺术创作,展现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组织团结工人、发起工人罢工、出版工人刊物、发起全国劳动大会、开展劳动立法运动……那段历史进程中的峥嵘岁月。
烟草工会、邮政工会、海员工会、纺织工会的职工代表端坐一起的一组蜡像,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召开第一次会议的场景。
当时在全国秘密发行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的重要文献、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党刊《共产党》月刊,存世极少,这里藏有全六期实物,可谓镇馆之宝。
党员同志们身临其境般感受了早年的码头工人在船舱里“螺丝跳”,即借助一根根窄小的悬空跳板盘旋搬运货物的艰辛感受。
在模拟的小沙渡工人补习学校里,一块电子黑板和一张张小板凳,视频短片,重现了共产党员给广大工人上扫盲班、认字读书的场景。
工会组织的第一个刊物《劳动周刊》编辑部场景、共产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国际背景浮雕,真实再现了当年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人运动的历史。
相继在北京、长沙、武汉、广州、济南等地成立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分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王尽美、罗章龙等纷纷投身其中将火种播向各地的事迹……党员同志们仔细地观看着展览的每一个细节,不时驻足,细语交流。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起点、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100周年。参观完毕后,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感悟了信仰之力、理想之光、使命之艰、担当之要,汲取了开拓前进的强大勇气、智慧和力量,将更好地传承赓续初心使命。“印象最深刻的是门口那排“脚印”,提醒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就是要我们铭记来时的每一个脚印,不忘初心,服务好职工”,“今天的参观活动非常有意义,是对四史学习教育的践行,中国的工会事业就在这幢小楼里发展壮大,这是历史赋予上海的光荣,我们都要传承红色基因,把初心和使命落到自己身上和心中”。“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李启汉的房间墙上挂着的“奋飞”两个大字,让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一句话: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